来源:雪球App,作者: 未名湖价投深研,(https://xueqiu.com/1503639356/327469622)
一. 未来发展前景政策驱动:中国“双碳”目标及新基建政策持续加码,海外市场(如欧美)政策补贴推动需求增长。
市场空间:2025年中国充电桩市场规模预计超1800亿元,全球车桩比需从2022年的2.6优化至接近1:1,公共桩复合增速有望超50%。
技术升级:高压快充(800V平台)、液冷技术普及,充电效率提升至“1秒1公里”,超充站加速布局。
多元化场景:光储充一体化、社区充电、高速公路快充网络扩展,结合V2G(车网互动)提升能源利用效率。
二. 发展方向高压快充:单枪功率从120kW向350kW+升级,缩短充电时间。
智能化:物联网、AI技术应用,实现远程监控、动态调度和用户端APP集成。
国际化:统一充电接口标准(如欧洲CCS、中国新国标),中国企业加速出海。
绿色能源整合:结合光伏、储能,打造零碳充电站。
运营模式创新:私桩共享、虚拟电厂参与电网调峰,提升利用率。
三、充电桩产业链及核心环节1. 上游(设备与元器件)核心部件:
充电模块:占直流桩成本40%-50%,技术壁垒高,代表企业:英飞源(31%市占率)、特来电、盛弘股份。
熔断器:中熔电气、好利科技。
充电枪/连接器:永贵电器(液冷快充枪)、中航光电。
功率器件:IGBT模块(斯达半导、士兰微)。
特点:集中度高(CR5超70%),国产替代加速。
2. 中游(整桩制造与运营)整桩生产:科士达(海外布局)、盛弘股份(自研模块)、绿能慧充(性价比优势)。
运营商:头部企业:特来电(市占率26%)、星星充电、国家电网。盈利模式:电费差价+服务费,大功率桩利用率是关键。
特点:国内竞争激烈,海外市场高毛利(欧美认证壁垒高)。
3. 下游(应用与服务)公共场景:高速公路、商场、公交场站。
私人场景:社区充电桩+共享模式。
增值服务:大数据分析、广告投放、能源管理。
4、受益上市公司及核心优势
四、投资逻辑优先环节:模块>运营>整桩。模块技术壁垒高,海外市场溢价显著。
上游:技术壁垒高(如充电模块、IGBT),国产替代加速(中熔电气、斯达半导突破海外垄断),重点关注英飞源、斯达半导、永贵电器等龙头企业。
中游:整桩制造与运营领域竞争激烈,海外市场潜力大,关注科士达、特来电等具有技术和市场优势的企业。
下游:公共和私人场景需求稳定,增值服务提升盈利能力,关注具有场景布局和用户基础的企业。
关注点:高压快充技术落地、欧美充电桩建设周期、国内运营商盈利拐点。
免责声明:本文为个人投资笔记,用于信息留存与回溯,内容源于公开网络整理,不构成投资建议。文章仅供交流学习,股票市场复杂多变,投资者决策时需综合考量多方因素。文中观点属个人意见,所涉标的非投资推荐。据此操作,风险自负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