快递行业暴力分拣问题亟需解决
行业发展与问题并存
国家邮政局统计,2021年上半年全国快递业务量达493.9亿件,同比增长45.8%。然而,快递行业的快速扩张伴随着诸多问题,其中暴力分拣现象尤为突出。
行业顽疾难以根治
记者实地走访上海、北京等地34个快递网点发现,抛件、踩踏及着地摆放等问题屡见不鲜。尽管《快递业务操作指导规范》明确要求快件分拣脱手时距离接触面不超过30厘米,易碎件不超过10厘米,但标准并未得到严格执行。
企业虽声称加强技术管控,但实际效果有限,消费者体验改善不明显。
深层次原因分析
专家指出,暴力分拣问题根源在于产业链的多环节问题,包括承包制导致的企业管理松散、用工制度特殊以及价格战等。此外,消费者维权成本高也是重要因素之一。
国家邮政局数据显示,2018年快件丢失损毁占总申诉量的21.5%,而赔偿服务满意度仅为61.6分。根据《邮政法》,未保价邮件丢失或损毁最高赔偿额不超过邮费三倍,这一规定显然不足以补偿用户损失。
提升消费者权益保障是关键
违规成本过低使企业缺乏改进动力,行业主流叙事往往更关注效率与速度,而非服务质量。这反映了对消费者权益保护的不足。
要解决暴力分拣问题,必须强化多种力量的科学制衡,包括企业自律、监管完善和法律支持。只有让消费者权益保障回归合理状态,行业才能实现健康发展。
来源:光明日报客户端
作者:朱昌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