二、六神丸
相传,清康熙年间,有个叫雷大升(字允上)的人进京殿试,因病未能如愿,遂弃儒从医,专攻医学。他走遍全国各地,在为人治病的长期实践中,积累了不少民间秘方,著有《金匮辨证》、《要证论略》、《丹丸方论》等书。后来,在苏州开设雷允上诵芬堂药铺,集医药于一身,既坐堂门诊,又研药卖药,名噪姑苏。
1860年,庚申战乱,苏州雷允上药店毁于战火。同治三年(1864年),雷氏后裔雷子纯重振祖业,在上海分设雷允上诵芬堂药铺,沿袭雷氏传统的经营方式,制合祖传古方,尤其擅用疗效较强的麝香、牛黄、珍珠、犀角、蟾酥、腰黄等药料,生产出诸葛行军散、痧药蟾酥丸、卧龙丹、八宝红灵丹、飞龙夺命丹等,均能不同程度地抢救垂危病人,药铺门庭若市,声誉日显。
雷子纯的顾姓邻居因仰慕其先祖雷允上的医术医德,便将一张制合六神丸的家藏秘方赠于雷子纯。他得方后,严格按照秘方配料,精心修合,生产出来的六神丸颗粒均匀、质松不碎、光泽发亮、芳香扑鼻、久存不变,对喉外科疾患有特殊功效。至于六神丸的名字,据传是靠神仙指点而制成的,因天神有六路,故名六神丸。1919年,时有“北有同仁堂,南有雷允上”的美誉。
1956年,雷氏家人献六神丸秘方给国家,被国家列为国家保护品种。
六神丸对治时邪、病毒、烂喉、丹痞、喉风、喉痈、双单乳蛾、疗疮、对口、痈疽、发背、肠痈、腹疽、乳痈、乳岩,及一切无名肿毒确有显著疗效,数年间行销全国各地。
三、片仔癀
据传,明朝万历年间,一宫廷御医携秘方出离皇宫,辗转迁徙,到福建漳州璞山岩寺出家为僧。后该和尚以其所携秘方及其独特工艺精制成药丸,帮助寺内僧众解除病痛疾苦。凡红、肿、热、毒、痛者,只需吞服一片,立见成效。时日久了,附近百姓得知信息,纷纷到寺中求医问药。
福建漳州一带的人以闽南话为主,把一切炎症统称为“癀”,早期的片仔癀是以长型的条索状生产出售的,在人们需要救治的时候,就切下一片来用,用于“清热解毒、凉血化瘀、消肿止痛”,故得名片仔廣,在民间很受欢迎。用于痈疽疔疮、无名肿毒、跌打损伤。
在闽南,旧时风俗奉为“镇宅之宝”,当地人拜访亲朋好友素有赠送片仔癀的习惯。现在为国家一级中药保护品种,也是著名的“福建三宝”之一。
片仔癀秘方在璞山岩寺世代单传,民国初年,秘方和制作技术传至第十二代延侯和尚手中。十年后他离寺还俗,在漳州东门外开设茶庄,业余时间也炼制片仔癀出售,挣了钱当然也治病救人。1956年公私合营时,该店并入漳州制药厂,即现在的漳州片仔癀药业股份有限公司。
内容来源:互联网
编辑:长啸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